为贯彻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淮安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及建设管理,同时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环境,缓解停车压力,365滚球网站于近期组织编制了《淮安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现将成果草案内容通过淮海晚报、365滚球网站网站(http://www.maorungarden.com/)及淮安市规划馆(规划公示区)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公示时间从2017年11月22日起至2017年12月21日止。欢迎社会各界以各种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孙晓 李洁
联系电话:0517-83660360
传 真:0517-83640256
联系地址:淮安市生态新城福地路1号
2017年11月22日
一、规划范围与年限
本规划整体研究范围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规划区范围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其划定的中心城区范围。
本规划将给出近期实施性方案,对远期提出指导性建议,为此,规划年限分为: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二、规划目标
1、建立基于市区统筹的区域差别化停车发展策略;
2、调整停车供需关系;
3、差别化布局公共停车设施;
4、规范停车设施设置;
5、制定停车规划、建设、管理相关的政策体系框架。
三、停车分区
形成四个停车分区,分别为古城严控区、核心严控区、适度供应区和平衡供应区。
停车分区
|
分区范围
|
古城严控区
|
由楚州大道以西,涧河以北,里运河、城西北路以东,翔宇大道以南围成的区域
|
核心严控区
|
主城核心区:由勤政路、健康路、翔宇大道、珠海路、解放路、环宇路围合的区域
生态新城行政中心区:宁连路、翔宇大道、枚皋路、承恩大道围合的区域
生态新城高铁中心区:由城东路、广州路、徐杨街、京沪高速围合的区域
洪泽区老城区
|
适度供应区
|
由北京路、大运河、入海水道、铁云路、新长铁路围合的区域内其它区域
|
平衡供应区
|
外围其它区域
|
四、停车停车需求与供应分布预测
1、拥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
基本需求按照“一车一位”的标准进行设计,同时考虑未来汽车限购等其它因素,确定拥车车位需求为2020年需求37万个、2030年需求66万个。
2、用车停车需求总量
采用经验法和出行吸引法,预测2020用车需求约为14.4-23.1万个,2030年用车车位需求约20.6-33万个。
3、公共停车泊位需求预测
根据人口指标预测和机动车拥有量预测,并考虑路网容量约束的修正(根据相关经验值,测算在规划期限内,路网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制约着机动车的增长,对总需求进行修正),综合预测2020年淮安中心城区公共停车泊位需求值约3.4-5.4万个,2030年淮安中心城区公共停车泊位需求值约5.5-8.3万个。
4、停车设施供应预测
大区编号
|
拥车车位(个)
|
用车车位(个)
|
合计
|
路外停车
|
路内停车
|
配建
|
1
|
22511
|
6546-8749
|
654-874
|
523-700
|
5369-7175
|
2
|
10580
|
3386-5502
|
338-550
|
270-440
|
2778-4512
|
3
|
28774
|
10370-17090
|
1244-2020
|
830-1367
|
8296-13703
|
4
|
32827
|
10350-17060
|
1552-2559
|
1035-1706
|
7763-12795
|
5
|
66476
|
23855-39312
|
4294-7076
|
1192-1965
|
18369-30271
|
6
|
57224
|
17274-28468
|
2764-4555
|
1036-1708
|
13474-22205
|
7
|
46743
|
12332-20076
|
1850-3011
|
1100-1800
|
9382-15265
|
8
|
78331
|
25065-40732
|
2500-4000
|
2005-3200
|
20560-33532
|
9
|
85531
|
26973-44450
|
3236-5330
|
1348-2220
|
22389-36900
|
10
|
46438
|
14705-24233
|
1176-1939
|
1470-2423
|
12059-19871
|
11
|
26869
|
14138-23301
|
2544-4194
|
1414-2330
|
10180-16777
|
12
|
57465
|
16129-26580
|
2419-3987
|
1613-2658
|
12097-19935
|
13
|
19255
|
6600-10403
|
990-1560
|
400-620
|
5210-8223
|
14
|
44027
|
14088-22454
|
1400-2240
|
1120-1800
|
11568-18414
|
15
|
2146
|
607-1700
|
70-200
|
60-170
|
477-1330
|
16
|
1600
|
603-1440
|
70-200
|
60-140
|
473-1100
|
18
|
6000
|
1857-2560
|
148-204
|
180-250
|
1529-2106
|
19
|
20250
|
2400-3360
|
240-330
|
240-330
|
1920-2700
|
20
|
4500
|
1418-1914
|
140-190
|
140-190
|
1138-1534
|
合计
|
657547
|
208696-339384
|
27629-45019
|
16036-26017
|
165031-268348
|
用车车位中路外公共停车泊位、路内公共停车泊位、配建停车泊位占比分别达到10-15%、5%-10%(规划考虑下限值)、75%-80%。
五、停车设施总体布局
1、路外公共停车场
本次规划路外公共停车设施按照建设型式分为三类,即地面、地下和立体;按照建设主体分为三类,一类为市场主导建设停车场、二类为政府主导建设停车场、三类为弹性控制停车场,弹性控制停车场的布点为建议选址,具体用地和建设型式可根据具体用地开发情况灵活选取。
老城区规划重点以缓解中心区停车矛盾为核心,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潜力,结合既有规划和绿地、商业设施增设公共停车设施,严格控制独立用地的停车设施用地;同时结合棚户区改造,适当预留路外公共停车场;新区由于近期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密度相对较低,公共停车矛盾不突出,对于本区的公共停车设施以控制和预留为主,结合停车需求预测提出停车场规划控制的要求,便于在下一阶段规划于建设过程进一步深化。现状保留及规划共261处停车场。
2、路内停车场
(1)提出不同区域的路内停车发展策略;
(2)结合淮安自身特点,分别提出古城区和新区路内停车设置标准。
3、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调整建议
(1)停车分区调整
配建停车分区应与公共交通发达水平及道路容量相匹配,结合轨道交通、道路容量及不同区域的土地开发强度、交通设施供给水平、交通运行和交通出行特征情况,对既有停车区域划分进行优化调整。
(2)配建指标适应性
结合现状停车需求与配建标准的校核分析,各类停车配建指标需要评估和优化,建议修订期限为5年。
(3)统筹考虑地上和地下停车比例、建设形式以及政策支撑
由于地下停车场建设成本较高,建设推动难度较大,因此建议统筹考虑地上和地下停车泊位的设置。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地面停车场建设给予鼓励支持政策,如建筑面积不计入占用容积率、其他补偿机制,完善相关地面停车场建设的政策支撑。
4、P+R停车场
本次规划结合未来淮安市大容量公共交通线网的建设规划方案,主要对远期换乘需求进行预控。结合远期大容量公交建设以及城市出入口,远期方案总体上规划了20个停车换乘设施,总共能够提供约3000个车位。
六、近期建设规划
1、建设思路
(1)充分挖掘潜力
充分挖掘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缓解周边停车矛盾;充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停车设施,适度缓解居住配建不足小区的基本停车问题。
(2)利用临时空间
现状和近期未建设用地,近期可作为路面停车设施场地(近期棚户区拆迁的地块),缓解周边停车矛盾。
(3)因地制宜布局立体停车设施
在满足相关条件下,适量布局立体停车设施,提高停车建筑容积率。
(4)平衡路内路外停车设施设置
新区以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和配建公共停车设施为主,老城区适当发展路内停车设施。
2、近期建设
(1)近期计划安排建设67处停车场;
(2)近期通过对城市热力、道路饱和度、现状停车场服务半径三个指标的量化来展开路内停车施划评价。通过权重叠加得出施划区分析。
(3)改善老旧小区停车供应。对于已有居住区停车位短缺问题,主要通过改造已有的停车设施来解决,例如改造地面停车场为立体停车库、或利用小区绿地或公共用地建设地下停车库等,或者利用草坪砖进行挖潜外,还可利用小区绿地建半地下停车场或在周边空地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